汉文帝霸陵在哪里

时间:2025-06-16 16:49:57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最初被“误解”为馆陶公主之墓的“江村大墓”,其实就位于江村东侧、窦皇后陵西侧。“江村大墓”近年来因被非法盗掘而被发现,汉文帝霸陵在哪里。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1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至此,这个长达千年之久的误会被画上了句号。

早在元代,《类编长安志》就记载汉文帝陵位于凤凰嘴,凤凰嘴位于灞桥区席王街道毛窑院村南的白鹿原畔,是一个从原边突出的山头,其南通过一个梁与白鹿原相连,其北坡则呈规整三角状,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在地势加持以及史书“因山为墓”记载的多重影响下,“凤凰嘴”前立满碑石,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则有“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嘉庆二十四年御祭碑”。正中最高最大的那块,则为清乾隆四十一年时任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文帝霸陵”碑。

凤凰嘴

如今,省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在白鹿原江村大墓、薄太后南陵开展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在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马永嬴研究员及考古队成员的帮助下,下文对汉文帝霸陵不选咸阳原反倒选白鹿原、“凤凰嘴”为什么会被很多人认为是霸陵陵址所在地、以及认定江村大墓才是霸陵的决定性证据进行独家解读。

白鹿原畔凤凰嘴:对霸陵千年来的误认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作为汉高祖庶子即位,彼时,汉高祖和汉惠帝均已入葬咸阳原,形成了祖陵区,但汉文帝却放弃此处,另择白鹿原一带营建霸陵。什么原因作此选择?历史资料上并无明确记载,经后世学者研究,则给予了两种看法:

一是西汉帝陵按昭穆排列,文帝是继自己兄弟而立的帝主,并不是以往意义上的嫡长子传承,其陵位与惠帝安陵均为穆位,因此无法安排,只能另找地方;

二是西汉帝陵并无昭穆制度,文帝选址白鹿原不过是个人原因。

霸陵如此隐蔽,不似其它西汉帝陵墓址有清晰的封土,源于文帝刘恒提倡“薄葬”以及明确表示“因其山,不起坟”的遗诏。据《汉书·文帝纪》明确记载:“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遗诏曰: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葬霸陵。”

没有封土意味着就不像其它汉代帝陵,拥有肉眼可见巨大的“土包”。也因此,造成了学界对于汉文帝霸陵的墓室结构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崖墓论”,认为霸陵确实是“因山为藏”,而“凤凰嘴”的高崖即霸陵陵址,也就正好印证了“崖墓”的形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文献上有记载“不起坟”,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墓是修在山中的缘故,故此不用另修封土,这和地势有关,霸陵的墓室形制理论上应当同汉代的其他帝陵一样,是“竖穴土圹墓”。

历史上对霸陵记载的文献很多,据马永嬴介绍,《史记》《汉书》《水经注》等多卷史书中都曾有过霸陵“不治坟”的记载,但对于“不治坟”的具体形制却又没有进一步解释,而文献中的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在传抄过程中极易发生偏差。

此外,古代帝王陵墓大都具有保密性,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不会标注详细地点,比如,关于西汉帝陵的位置所在地,《三辅黄图》里就仅仅提到“文帝霸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因山为藏,不复起坟。”

“长安城东七十里”概括了霸陵地理位置,以上诸如其类的文字使得大部分学者们在没有考古发掘和实物印证以前,只能凭借文献和经验去分析陵寝所在地。

有关霸陵位于凤凰嘴的说法,最早见于元骆天镶《类编长安志》:“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汉书》治霸陵皆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去过凤凰嘴的人不难发现,该地位于灞桥区席王街道毛窑院村南的白鹿原畔,是一个从原边突出来的山头,其南通过一个梁与白鹿原相连,其北坡则呈规整三角状,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的样子。“凤凰嘴”本身,不管是形貌还是后世赋予的历史色彩,都让这重误解变得层层加码。

在地势加持以及史书“因山为墓”记载的多重影响下,“凤凰嘴”前立满了文物保护碑,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则有“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嘉庆二十四年御祭碑”。

正中最高最大的那块,则为清乾隆四十一年时任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文帝霸陵”碑。

即就是说,早在元代,人们就有了霸陵在凤凰嘴的误解,这就给后世的考古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毕竟在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善的考古条件下,没有人敢轻易推翻“前人”的观点。

西汉帝陵及陵邑布局:控扼全国交通网络的枢纽

在西汉时,帝陵的择址和营建,并不简单如今天人们看来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西汉帝陵的选址,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密切有关。

汉初,西汉王朝的主要隐患是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和关东的六国旧贵族。作为西汉帝陵主要陵区的咸阳原,正位于汉长安城北首,当时通往北部边地和西北地区的交通线,都要从长安城渡过渭河经过咸阳原。西汉政府在这里营建帝陵并设置陵邑,将大批关东六国旧贵、豪杰名家徙入,实际上是在长安城北,人为营造了一道防范匈奴南下的屏障,不仅削弱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还充实了京师的力量。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下令修筑了各样道路。而汉承秦制,在秦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又不断发展,新修复开拓了褒斜道、子午道、使得全国形成了以汉长安城为中心辖射的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

西汉帝陵及其陵邑置身于这幅庞大的交通网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交通条件,促使长安地区形成了新的交通格局并起到了交通冲要和枢纽的作用。除了西汉帝陵陵区本身良好的道路条件外,从宏观着眼,长陵、安陵、霸陵、阳陵、茂陵、平陵、杜陵等西汉诸帝陵及其陵邑在整个大长安地区的整体交通布局中,地位都非常重要。

比如,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认为:

长陵和其西的安陵及其陵邑一起控制着北向甘泉、云阳的驰道;

霸陵除跟临潼向关东的大道以外,也是长安通往东南方向,过武关,沿丹水直指江汉平原的武关道实际上的起点;

阳陵及其陵邑在渭北咸阳原上处于最东边的位置,亦当于交通要冲地位;

茂陵及其陵邑则是控制京师长安和西域之间联系的咽喉,也是后来汉武帝北击匈奴,经略西域的交通锁钥;

至于杜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少陵原北端,作为子午道的起点,其作用自不可忽视。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经营下,西汉王朝才实现了所谓“长安诸陵,四方福凑并至而会”的交通形势。以诸陵邑为交通枢纽,通向四面八方的渐趋完善的伞形交通网络,对维持长安城及诸陵邑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翻查西汉帝陵选址, ……此处隐藏2004个字……盗墓团伙,再扩线、扩人,历时一年多,打掉8个盗掘古墓葬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1人,侦破盗窃、盗掘、倒卖等文物案件96起,扣押涉案车辆10台,追缴文物1100余件。

相关裁判文书显示,这些盗墓贼所涉文保单位包括:杜陵(汉宣帝刘询墓)陪葬墓66号墓、汉云陵、江村大墓丛葬坑、甘肃镇原县殷家城乡古墓葬、甘肃武山县王家门村古墓葬、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古墓葬等等。

这一系列盗墓案,涉及西安市灞桥区狄寨(江村大墓所在地)一带的,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但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咸阳中院“(2018)陕04刑初46号”、陕西高院“(2019)陕刑终292号”等裁判文书显示,上述系列盗墓案基本已由咸阳中院、陕西高院于2018至2020年审理,并作出相应判决。

江村大墓被盗文物(图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这些盗墓贼分工明确,有提供资金者、有组织实施者、有踩点探墓者、有打洞盗墓者,还有销赃变现者,不同团伙人员既有交叉合作,也有争斗内讧。所涉文物包括陶俑、陶制动物俑、陶制编钟、石罄、青铜编钟、玉器等等。

其中,外号“孟老大”的孟经建,频繁出现在多起案件中,其不仅组织实施盗墓,还负责买赃销赃。

咸阳中院一审查明,孟经建先后实施盗掘古墓葬四次,其中两次犯罪地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其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作用,系主犯;其又参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四次,且数额总计达十万元以上,属于情节严重,应依法予以惩处。

2019年7月17日,咸阳中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孟经建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00万元;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4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140万元;并对其违法所得283万元(已缴纳198.95万元)予以追缴。孟经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被陕西高院驳回。

这批盗墓贼中,获刑最重的为张小彦,法院审理查明,其先后实施盗掘古墓葬八次,其中两起犯罪盗掘地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并在一起犯罪中盗掘出珍贵文物。其系盗墓团伙主犯,又系累犯(曾因盗窃获刑五年)应当从重处罚。

最终,张小彦被判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482.3万元(已缴纳19.83万元)予以追缴。

此外,汉文帝刘恒母亲薄太后的陵园也曾遭盗扰。不过,该案与上述系列盗墓案无关。

2016年9月4日至9月6日期间,肖强、刘开明、杨彬、赵朋、段肖立携带洛阳铲、探杆、钢钎、铁锨等盗墓工具,乘坐薛国强驾驶的白色金杯面包车多次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薄太后陵陵园内,由肖强、刘开明、杨彬负责实施盗掘,由赵朋、段肖立负责望风,先后从薄太后陵的丛葬坑盗掘出彩绘男立俑、彩绘女立俑等文物108件,彩绘陶俑头、彩绘跽坐俑等文物49件。

后肖强等人将上述盗掘的文物藏匿于刘琦在雁塔区某甲村租赁的民房内。9月6日21时许,刘琦在该民房内查看盗取的文物后与肖强、刘开明等人约定以每件3000至40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收购并将部分文物用车辆拉走。次日,刘琦将该批文物运至其位于高陵区的家中存放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事实上,在当日9月6日凌晨3时许,警方便接群众匿名电话举报,称有人在雁塔区某甲村藏匿文物。接警后,警方遂展开调查破获此案。

江村大墓外葬坑出土文物(图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经西安市文物局确认,该案盗洞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薄太后陵的丛葬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经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鉴定,被盗的彩绘男立俑、彩绘女立俑等汉代文物共108件,其中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03件;彩绘陶俑头、彩绘陶立俑、彩绘跽坐俑等汉代文物共49件,均为一般文物。

据秦风网发布的消息,2019年12月10日,陕西省纪委监委通报4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失职失责典型案例,其中第一个案例便是,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对西汉薄太后陵管护不力造成遗址被盗掘问题。

通报称,2014年以后,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未认真组织对其管护的西汉薄太后陵的保护工作,管护制度缺失、日常巡查草率应付、群防力量薄弱。2016年9月,薄太后陵陪葬坑被盗墓团伙盗掘。案件虽经公安机关侦破,多数文物被追回,但仍有部分文物损毁、流失。2018年11月,该管理中心所属霸陵管护部部长冯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过处分。2019年7月,管理中心主任王京平因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被并案处理,受到开除党籍、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3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在甘肃、河南、陕西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陕西西安白鹿原的江村大墓,终于确认就是汉文帝(汉武帝的爷爷)的霸陵。

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16年外藏坑受到盗扰,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基本确认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据介绍,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

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没有汉代墓葬遗存,因此排除是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

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

考古人员发掘了7座大型陪葬坑、8座外藏坑内,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

其中,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

在长约40多米的外藏坑里,密密麻麻的陶俑尤为引人注目,而且大量陶俑都是彩绘的裸体陶俑,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着衣式陶俑。

根据考古人员初步清理,这些裸体陶俑的数量足有上千件。

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

《汉文帝霸陵在哪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