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 娃娃家的秘密【观察记录】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
|||||
参赛作品名称 |
娃娃家的秘密 |
||||
参赛作者 |
胡婷婷 |
单位名称 |
双流县永安镇中心幼儿园 |
||
观察目标 |
1、培养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再现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
||||
观察对象 |
娃娃家 |
年龄段/班 |
小班 |
||
观察时间 |
3月15日 |
||||
观察分析 |
冉冉和宇宇是最喜欢玩娃娃家的。她们向往常一样走进了娃娃家,抱着自己的宝贝边安慰边说:“宝宝,别哭!妈妈马上就能让你上厕所了!”于是他们俩就各自抱着自己的宝贝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给宝贝理衣服上厕所。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这两个幼儿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个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冉冉掌握了妈妈平时带他上厕所时的已有经验,但是宇宇还有待提高,但是在这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看到幼儿学会了游戏材料的替代。 之后,这两个妈妈兴高采烈的开始为宝宝解燃眉之急,边抽宝贝的尿,还边自言自语的说:““宝宝,你上了厕所,你就不哭了哟!”上完厕所后,冉冉妈妈还为宝贝理衣服,处处尽显着母爱的光辉。在这个过程中,还看到冉冉还有抖宝贝尿的细微动作,这个动作,表明冉冉对于妈妈这个角色认识已经很清晰,也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比较强。冉冉妈妈平时在照顾冉冉时也照顾的很精细。 回到家中,冉冉妈妈摸了摸宝贝的额头,发现宝贝发烧了,于是,冉冉妈妈决定去请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冉冉妈妈出现了焦虑的情绪,也清楚的知道幼儿发烧时的一些基本生活经验。知道发烧时是摸额头,还需要进医院看医生。说明幼儿的已有经验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请到医生以后,医生提取出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开始为宝宝打针。在打针的过程中,两位妈妈还不停的安慰着宝宝。然后两妈妈还为他们的宝宝吃药,希望他们的宝宝快点健康起来。 |
||||
采取措施 |
观察解读情况: 1、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2、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 3、我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并能够进行迁移和创新。(游戏材料的替代)。 4、我班幼儿具有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 我的思考: 面对一群低龄儿童,怎样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我们对我们的幼儿进行了以下指导和调整: 1、语言提示。 2、及时调整娃娃家投放的材料和区角设计的合理性(如:奶瓶、针管、洗手间的设计)。 3、家园共育拓宽幼儿的生活经验。 4、教师多鼓励幼儿进行同伴之间的交往。 |
||||
获取成效 |
通过以上措施的提供,我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生了变化。幼儿与幼儿之间开始产生了对话。冉冉告诉梦梦:“梦梦,你瞧,我的宝宝生病了。”冉冉开始尝试与同伴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先开始尝试,试图看看其他幼儿的回应。而梦梦通过冉冉的交流,她也开始加入到照顾宝宝的行列中来。开始为宝宝喂药。边喂药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怎样去照顾冉冉妈妈的情绪,在这个游戏行为的背后,幼儿不仅能够与同伴间,很好的交流沟通,而且能够感受同伴间的兴趣。孩子之间拥有了良好的品质,愿意去帮助别人。 直到游戏的最后,从两个人的游戏到了一个群体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促进了幼儿间的良好沟通。也搭建起了同伴间的互助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