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不玩了》【观察记录】
第十二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 |
|||
参赛作品名称 |
观察记录《他为什么打人》 |
||
参赛作者 |
颜秀芬 |
单位名称 |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保育院 |
观察对象 |
刘心恺 |
年龄段/班 |
小 班 |
观察时间 |
04.15 |
||
观察背景 |
新幼儿入园,老师最担心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之间发生攻击性行为。刘心恺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屡屡无理由用推、咬、打的方式无端欺负同伴和老师,当老师指出他行为错误并要求他改正时,他不应答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刘心恺家长也反应幼儿在家也是这种情况,并无解决办法。 |
||
观察目标 |
1.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2.与家长紧密联合,找到幼儿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让家长在家用讲道理,物质奖励等方式使他改正攻击行为; 3.用同伴间的友好关系转移他攻击别人的注意,减少他的攻击性行为。 |
||
观察过程 |
(一)放学等待期间,幼儿在桌上自由玩玩具。和刘心恺同组的孩子都在一起玩积木。由于刘心恺与陈奕宸拿同一个玩具,突然刘心恺速低头狠狠咬了对方的手,留下很深的牙齿印,可见很用力。 (二)刘心恺每次来幼儿园都比较晚,经常会伴随哭闹现象,这个时候老师过去安慰他,他对老师会进行攻击,并将摔身边的椅子,小朋友都不敢靠近。 (三)幼儿排队去上厕所,一孩子从刘心恺前面经过,没有任何预兆,他将从他前面经过的孩子推到在地。 如以上发生的类同事件经常发生。大部分幼儿都不愿意与他亲近,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而刘心恺也不主动和其他幼儿交往。 |
||
观察分析与反思 |
在教育的过程中,当老师看见孩子出现问题不能很快改正时,不能姑且养息或者严厉指责。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出现,问题持续的长度和强度,就要看运用的方法是否合适。需要仔细观察孩子行为,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开展教育,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决。老师有心,家庭有心,就没有不快乐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