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跳圈真好玩》【观察记录】
第十二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 |
|||
参赛作品名称 |
观察课例分析《转身跳圈真好玩》 |
||
参赛作者 |
韦珠榕 |
单位名称 |
福建省 宁德市 |
观察对象 |
大一班师幼 |
年龄段/班 |
大班 |
观察时间 |
12.26 |
||
观察背景 |
本学年我们教研组根据幼儿大肌肉动作跳的发展预设一系列适合中大班幼儿跳的课程,从双脚跳到双脚转身跳,圆圈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材料,本次活动林雨芬老师利用圆圈以及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特点,设计一个《转身跳圈真好玩》的活动,大班孩子身体移动跳已经出现摆臂动作,平衡控制能力也逐渐增强,在运动区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的双脚行进跳,并且能够跳障碍.但是大部分孩子跳不够高,手臂不会充分摆动带动下肢协调的跳,所以设置本活动,让幼儿通过转身跳进圈内、圈外;转身定点跳(小脚丫);连续跳得准又快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幼儿下肢力量及全身协调性。 |
||
观察目标 |
通过现场公开课的观摩,看孩子能否在教师的策略支持下达到预期目标1.喜欢用双脚跳进行不同方向、转身跳圈,体验游戏中的快乐,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2.尝试边跳边转身的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
||
观察过程 |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以跑操热身,让身体舒展开。 观察: 教师带领幼儿做徒手操手关、节脚关节、膝盖关节、腰部等,然后带领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绕环形跑道三圈,用时约2分钟。播放背景音乐 分析:绕环形跑道三圈跑,让幼儿的全身肌肉舒张兴奋起来,为后面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二、学习活动 (一)自由跳圈 1.引导幼儿用双脚跳方法玩圈。 师:“你双脚跳圈吗?我们去玩一玩,看谁跳的方法多还能站得稳。” 2.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双脚跳圈的方法。 师:“小朋友,我们站在圈里,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玩圈的?” 观察:每个孩子都拿一个圈放在地上,有的孩子向里面跳;有的孩子由圈内向外面跳;还有的孩子从圈外转身跳入圈内;老师发现了转身跳得孩子,于是请他分享,然后告诉大家今天就玩转身跳。大部分幼儿跳了一次,用时1分钟。 (二)发现、学习“转身跳” 1.师:“刚才有小朋友是这样跳圈的,他是边跳边转身,你能边跳边转身吗?跳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来试一试。” 2、教师边慢动作示范,边讲解:双臂摆摆、双腿弯曲、用力蹬地,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边跳边转身,转好以后要尽量使自己站稳。 3、幼儿再次体验转身跳,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教师及时给以适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指导。 观察: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把动作要领编成儿歌让幼儿学习,幼儿散点排开,用圈练习规范动作四遍,用时2分钟。 分析:大部分幼儿能够协调控制身体,跳跃动作连贯,基本有摆臂,但是摆臂不够充分,落地时能够又稳又准确不碰到圈的幼儿占了三份二。还有三份一的幼儿不能自主地摆脱外部环境不同(如圈圈障碍而熟练掌握动作)。老师能够发现这一现象,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多练习了一遍,增强动作的熟练程度。 (三)幼儿练习 1.师:“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我们能不能从一个圈转身跳到第二个圈,再转身跳到第三个圈里呢?” 2.提醒幼儿分成三队,按照箭头标志进行练习。 3.鼓励幼儿用自己会的双脚转身跳方法进行跳圈。 观察:教师用十个圆圈摆好造型,孩子们一个紧跟一个的开始挑战小脚丫圆圈路,孩子们朝着圆圈的方向转身跳起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比较好的完成挑战,但是有几个孩子调到圈内站不稳,脚容易踩到圆圈上,还有个别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较快的跳圈,忽视了动作的准确,有单脚跳的现象,本环节用时1分钟,梳理落地准确和稳定用时2分钟,每个孩子跳一遍。 分析:增加圆圈的数量,对幼儿动作的准确性、连续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孩子跳的动作还处在控制水平,起跳动作流畅,起跳时明显有转身的意识,动作基本正确,落地时能够有缓冲身体向前缓冲,但是落地的准确性差些。 三、游戏活动 (一)小脚丫跳圈 1.出示小脚丫,引导幼儿发现小脚丫关于跳的秘密,尝试按照脚丫的指向来跳圈。 2.幼儿摆放小脚丫进行跳圈。 3.交流转身跳圈经验:转身跳要跳到位,要做到双臂摆摆、双腿弯曲、用力蹬地,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还要注意起跳同时也要有转身的动作,落地要尽量轻和稳。 观察:教师对前面准确性差进行梳理提出用小脚丫贴在圆圈内,让孩子们跳得更准更稳,于是孩子们每人拿一个脚印给自己的队摆上一条小脚丫的圆圈路,然后开始挑战圆圈路,用时4.5分钟。 分析:贴上小脚丫对幼儿的动作有了规范性的要求,孩子们能够根据脚丫的方向跳圈,同时难度也更大了,因为对准确落在小脚丫的方面上要求更高。 (二)交换场地练习 鼓励幼儿到其他队伍去练习一下。 观察:幼儿交换场地跳圆圈路,红队幼儿选择了绿队的场地,绿队第三个脚丫到第四脚丫是后跟对着后跟的,转身的角度比较大,其中一个孩子第一次跳的时候没有挑战成功,落地没有准确的在脚丫的方向,而且还出现不稳的现象。老师引导孩子再次尝试,通过自己发现在起跳时就要转身,这样才能够准确到位,每队幼儿都挑战了其它的圆圈路后,用时3分钟。 分析:教师能够有目的观察孩子对环境运动节奏的适应情况,并适当进行引导,让孩子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转身跳的方法。让枯燥的动作训练变成趣味的游戏活动,在玩玩乐乐中加强对动作的练习。 (三)挑战活动 1.请幼儿小脚丫设置难度给其他队伍跳。 2.每对跳自己的小脚丫,老师当裁判,给跳正确的幼儿颁发奖牌。 观察:教师出示奖牌,提出进行比赛,能够有快又准确的挑战成功的小朋友就可获得奖牌,同时请客人老师当裁判,挑战失败的孩子可以重新挑战,用时7分钟。 分析:请客人老师当裁判,对动作评判的标准就有了统一的要求,解决了预教时请孩子们当裁判的不公正现象,经过前面强密度的练习,孩子们的步态控制逐步增强,能够自如的从把握自己身体运动节奏和适应外部环境运动节奏协调,进行有节奏的行进移动,而且表现越来越稳。 四、结束活动。 1.放松活动。 2.清场活动。 观察:孩子们挑战成功后,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放松身体各部位,带着满满的自信和成功后喜悦结束活动,用时2分钟。 分析:跳跃活动腿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放松时建议可以适当针对下肢做一些腿部肌肉放松的动作。 |
||
观察分析与反思 |
活动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集中活动,选择生活化的材料把枯燥无味的转身跳融入有趣的游戏中,活动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活动过程能够及时捕捉幼儿的需求点,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幼儿解决问题,活动过程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首先教师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有机会充分尝试后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在闯关时有一个需要转身角度比较大的,孩子第一次没有准确的转身落在小脚丫上,教师很有耐心的引导,通过三次尝试后孩子们发现了,要转身的幅度大就必须在起跳的同时就要转身了,最后孩子们成功闯关,获得正确的动作素养。 其次,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教师遵循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由于学前儿童身体移动步态控制能力是逐渐增强的,从把握自己身体运动节奏发展到适应外部运动节奏进行运动,老师在游戏的设置上先安排自己跳圆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协调水平转身跳,然后增加小脚丫提升难度要求孩子们从把握自身身体转向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小脚丫的方向来跳,这就从单一的身体移动转向组合的身体移动,对幼儿协调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比赛环节不但对动作规范性有要求,同时还对跳跃的速度和准确度都有要求,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逐步建立平衡控制,移动速度更快,动作更流畅。 最后,教师关注幼儿情感,活动过程互动有效。具体表现在教师关注活动中常规管理的支持,给孩子们贴上队标让孩子很明确自己的队伍,组织活动时方便有效。教师通过语言的节奏调控活动氛围,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上进的宽松氛围中,教师自己很有激情带动幼儿,感染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表现敏感,能够及时捕捉每个环节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观察同时在幼儿水平上做提升,让每个环节能够有效的为目标服务。教师尊重幼儿的观点,在精神氛围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利,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教师师引导幼儿通过多次的尝试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让幼儿敢于尝试和挑战。教师在引导过程很注重暗示性的支持,环节中反馈幼儿的表现有提升,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宽松自主的氛围。 |